随着最后一片秋叶的飘落,冬日的序幕缓缓拉开,带来了寒风与雪花,也带来了一年中最为温馨的节气——冬至。在这个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里,山东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冬至节气融合课如约开展。
从立春的第一缕微风,到大寒的最后一抹霜华,二十四个节气如同二十四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这岁月的长河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季节的更迭,更体验到了家的温暖和节日的快乐。
导入
老师用沙画《四时之景》将师生带入,用心感受走过的四季。
春,是大地复苏的诗篇,绿意从沉睡中苏醒,繁花似锦,那是生命的初绽;
夏,似热烈奔放的乐章,骄阳似火点燃万物激情,蝉鸣悠长,绿树成荫,繁花织就斑斓锦缎;
秋,如温婉静美的画卷,金风拂过,稻谷飘香,枫叶似火舞秋风,枝头硕果累累,是岁月沉淀的馈赠;
冬,银装素裹的梦幻之境,冰雪皑皑封印喧嚣,天地苍茫,万籁俱寂,却又孕育着春的希望。
在艺术家眼中,冬至是流淌于弦间、跃动在音符里的深情旋律。伴随着张兴老师的原创歌曲《冬至》以及汪老师带来的沙画,音乐与这唯美的沙画交相辉映,呈现出这冬日浪漫。
溯冬至之源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他被视为冬天的大节气,仅次于除夕,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时间一般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张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冬至的由来。
冬至又有哪些气象变化和农事活动呢?听田老师为我们讲,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冬小麦正积蓄力量,待来年春发生~
你知道冬至五最吗?
“最长夜”: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最寒冷”:冬至到,数九寒天开始,我国各地气候都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最隆重”:冬至,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冬至大如年”。而在今日也不失为一个吉时提醒: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
“最夺目”:在这一天你还会看到,故宫太和殿“建极绥猷”四字被金光依次点亮,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完美上演“金光穿洞”,兵马俑披上“金色铠甲”。
“最可期”:古人认为,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所以,“冬至”还有一个祝福予你:愿冬日所盼,终如约而至!
古人将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成岁。候是最小的气象单位,共五天,一候对应着一个周期性的自然现象。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咱们智慧的祖先将每一候都关联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时令现象。那冬至节气又有哪些物候变化呢?我们来看……
吟冬至之诗
岁暮天寒,阴极阳生,物候在悄然变化着。冬至节来临了,古人是怎样迎接这喜庆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在马臻的诗作中,感受一番。
看!冬至节的清晨,京城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喜气。人们拿着名纸相互拜访,互致节日问候。那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着,以最热情的姿态迎接客人。人们趁着冬至,欢聚在一起,尽情地玩着呼卢游戏,欢声畅谈,且共安闲。
唱冬至之歌
冬至阳生春欲还,寒风瑟瑟暮云闲,
寒梅傲雪枝初绽,残柳纷纷影自怜,
旧俗围炉温酒暖,深冬室暖话丰年,
静待春色满人间,
啦啦啦
静待春色满人间……
一首由张兴老师原创的《冬至歌》旋律响起~
冬至食的习俗,冬至的温情,不仅体现在一家人围坐在热腾腾的火炉旁,更体现在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和汤圆中。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都是冬至不可或缺的美食。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而汤圆则寓意着团圆和甜蜜。这些食物不仅温暖了胃,更温暖了心。
冬至礼的习俗,冬至节当天,在户外及庭院中摆放日晷,亲朋好友皆穿汉服坐于席上,弹奏或播放古乐,观察日影的移动,感受天节的变化,吟诵或现场赋作冬至的诗词、文章,并可做风调雨顺、家和康泰等美好的祈福。
冬至娱的习俗,填《九九消寒图》,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梅花消寒图、书法消寒图、铜钱消寒图。冬至来临,画一画消寒图,抒发一下苦等春来的心情,意蕴悠长。
班里的同学也设计了属于自己的《九九消寒图》,课堂上为自己设计的《九九消寒图》,为一九的第一天画上一笔。
剪冬至之趣
冬至时节,寒凝大地,银粟纷飞。除了九九消寒,还有剪纸窗花,于窗间映出绮梦。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贴窗花是人们迎接冬至的方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冬季开始的标志,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贴窗花能够将节日氛围带到家中,让人们倍感温暖和喜悦。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让我们用一纸窗花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用一把剪刀剪出寒冬一抹中国红。
欢冬至之乐
寒冬时节,体育活动必不可少,体育老师带领孩子走到操场,一起跳节气,扔沙包
品冬至之味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你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故事还得从医圣张仲景说起。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冬至吃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缅怀。张仲景的仁爱之心和高超医术,通过这一小小的饺子传承了下来。它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擀皮,调馅儿,包水饺,忙的不亦乐乎。
寄冬至之情
冬至过后,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缩短,这意味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不仅庆祝团圆,也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在这个转折点上,人们许下新的愿望,规划新的目标,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冬至,是自然的更迭,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心灵的归宿。在这至寒的日子里,我们品味着传统习俗的韵味,感受着亲情友情的珍贵,领悟着生命轮回的奥秘。愿大家在冬至的怀抱中,收获满满的温暖与力量,让心灵得到慰藉与滋养。待春风拂过大地,我们将带着冬至赋予的希望与勇气,踏上新的征程,迎接万物复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