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如风
更新提醒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重实验教学,思课题研究——陈建秋名师工作室送教大洋路小学仙渡校区活动综述

创建于2021-12-10 阅读1864
活动简介
为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的优质教师资源,突出和加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莲都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名师有约”送教活动整体安排,2021年12月9日,陈建秋名师工作室组织人员到大洋路小学仙渡校区开展一天的送教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有工作室成员陈建秋、吴振峰、吴柱芬、陈海霞、金世超、刘聪、汤雅雅、朱敏敏、潘美婷9位老师,另外还有开发区一小的李志雯老师、仙渡校区教科室周海苗主任等老师。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了3节研讨课,分别是汤雅雅老师执教《摆的快慢》,刘聪老师执教《影长的四季变化》,金世超老师执教《电和磁》,还安排了互动研讨和专题讲座,陈建秋老师分享的讲座主题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课堂观摩
1.摆的快慢

汤雅雅老师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学习基点,出示了“自制摆一分钟摆动次数的数据汇总表”,让学生思考摆的摆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拉开了本节课探究的序幕。

在学生提出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幅大小、摆锤质量和摆绳长度有关后,汤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动手实验,而是先邀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实验过程,使全班同学对实验操作方法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后面的有效探究做好了铺垫。
之后,每个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设计单,对摆锤质量、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关系这两个实验进行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分组实验,教学节奏紧凑有序。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汤老师在练习巩固环节设计的“荡秋千”练习题,既能检测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又体现了思维的层次性,为整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影长的四季变化
刘聪老师《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利用自制的圭表,模拟测量四季的影长,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四季影长的变化规律。
课堂上的惊艳环节是大量角器的运用,用听课老师的说法是提高了整个实验研究的档次。借助大量角器、手电筒和自制圭表,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了日影变化的模拟研究。
交流研讨时,刘老师利用excel工作表格,将各组的数据收集汇总,生成了形象直观的柱状图,归纳出一年四季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春秋中等、夏季最短、冬季最长,帮助学生建构了本课的科学概念。
评价激励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整节课的综合表现,表示最佳的小组上台领奖,获得了金灿灿的科学奖章。
3.电和磁
金世超老师一上课,就抛出问题“不直接接触,有什么办法让指南针的磁针发生偏”,学生纷纷发表观点,并用实验材料在实物展台进行了演示,结果发现铜导线无法让指南针偏转,于是有学生提出通电铜导线能让指南针发生偏转,巧妙地聚焦到本课研究主题。
在探究环节,金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精心设计的实验记录单,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各小组研究使用导线、线圈时指南针偏转角度的不同,以及同一种材料不同摆放时实验结果的变化,让学生对电磁现象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互动研讨
评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研讨环节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对今天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师生教育行为作出解释。
三位上课老师简单地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教后感想,同时针对大家的观点进行了回应或补充。所谓理不辩不明,灯不拨不亮,通过互动交流,大家对科学课堂(特别是实验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见解。
专题讲座
课题研究,是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最好途径。绿化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理论水平,陈建秋老师搜集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采用层递式提问进行了分享。
什么是课题?课题和论文有什么区别?课题选题要注意什么?课题的名称怎么取?课题方案和课题报告的序号、标点有什么讲究?课题研究方案基本格式是怎样的?课题立项后该怎么做?抛出一个个问题后,陈老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与会老师认真聆听和记录,感觉受益匪浅。
阅读 18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