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吵一架就好了”

😳
创建于2023-02-19
阅读 15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遇事不决先喊妈。

      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样的,反正我一遇到棘手的事,难过的事,迷茫的事就会跟我妈妈——别人口中的张老师诉说。

      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俩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一样。我是她口中的“未来悲观主义”,她是我眼里的“鸡血亢奋主义”。

     我跟张老师的聊天也经常驴唇不对马嘴。我说东,希望她能跟我“同仇敌忾”,她就会扯到西且刚好是我雷点的西,瞬间点爆我的“火山”脾气。然后大概率是我单方面对她逻辑有误的地方“集火”输出,“撒泼”般让话题朝着零分作文的方向发展,微信聊天页面更是绿条条直飘。可怜的张老师输在打字速度和思维逻辑上,沉默时间之久,几乎快让我平复情绪并准备向她道歉。接着她发过来一大段“精雕细琢”的劝解话,又成功让我火大。

      事情是怎么解决的呢?大概是我自己想通后,笑眯眯地跟张老师说“早上好”,“中午好”或者“晚上好”,还有“岁月静好”。她偶尔会调侃我,我纯粹是来吵架的,根本没想找她解决问题。

       我时常反思自己,从小受张老师“世界上最丑恶的脸就是把一张生气的脸摆给别人”教育的我,是怎么能活的这么单纯无辜、直白好懂、藏不住事,把所有情绪都摆在脸上:开心了就笑得傻兮兮的,不开心了就摆个臭脸,要是对一个人有意见,直接就不理人了。

       但在张老师有力的“批评教育”下,我面对他人时暂且能够藏住“小尾巴“,顶多撅撅嘴,耸拉个脸,却也不敢再进一步了。稍微说点自认为有点伤害他人的话,这个话就会在一个睡不着的夜里被翻出来,让我陷入“我为啥这么嘴欠,非要争口气”的后悔与懊恼里。

      可叹我那天生反骨被她压的死死的。

      可是紧紧捂住一个即将爆浆的灌汤包不是什么容易事。毕竟皮破了,汤撒出来,烫的是自己的嘴巴。

       “和妈妈吵一架就好了”这个题目,是突然在我脑海里产生的。

       “妈妈”这个词给了我太多安全感,哪怕我们俩争执的“天翻地覆”,甚至我扬言“再也不理她“了,但是只要我一回头,她准会在那里等我。她跟我不一样,我会因为她对我说严厉的话而怄气,但她永远会原谅我的幼稚,遗忘我脱口而出的伤害。

      和妈妈吵一架就好了,那么是谁好了?

      只是我好了。我不能决定也不能判断她怎么样了。

      以上是2月17日,我在武汉回信阳的高铁上写的随笔。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又要到正月二十九日,张老师的生日,我第七次在这天给她写一封信。

      这个周末,我吃了张老师做的早饭、午饭,给她戴上生日帽,唱一首生日歌,盛一碗长寿面,在一群热闹中提前给她过着生日。说实话,这一刻我并没有什么样的心理波动。好像这是很平常的一天,而我希望张老师的每天都是这样简单快乐。

      以往的一封信,总是或多或少会回顾这一年来我们经历的一切,回顾她给我的帮助和启迪。但我现在实在不想也不敢回忆,因为过去一年,我们俩实在吵了太多次架了。尽管每次吵架的矛盾中心都不是我和她,可能是我抱怨工作的有心无力,可能是我的小心眼发作影响了跟男朋友之间的感情,可能是我这样那样的悲观情绪。张老师总是积极的,告诉我要乐观面对,可那时候的我只希望有个盟友站在我身边,跟我一起中二地对这个世界发出抗议。

      按道理说,我跟张老师的吵架应该会变成我N多烦恼之外的第N+1种烦恼,但事实是,它就像消消乐里的万能牌,轻轻一连就消掉了原始的烦恼。

     准备离家回武汉的时候,张老师跟我说:“我很想让你经常回来,但是又害怕你觉得回来很麻烦。看不到你,就没有办法感受你的想法,你有什么事,说出来,哪怕发发脾气,也就好了。”

      我突然就哽咽了。

      我眼中的“跟妈妈吵一架就好了”,在她眼里是“跟妈妈说出来就好了”。

      她甚至都没有把这件事看作争吵,因为她从来都没想过跟我争,也没想过争赢,她只希望我好好的。我给她输出再多负面情绪,她想到的都是,如果这样我会感觉到舒服,她都乐于接受。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我还认为自己是小孩子,因为小孩的上面有大人撑伞。而成为大人,就要变成撑伞人。可张老师说,“什么是成长,能让自己快乐,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就是成长了。”

      她没有赋予我责任,没有期待我成熟,她只是希望我健康快乐。

阅读 15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