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举办一次成功的读书活动,必将带动更多的人投身读书行列。2022年10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师们共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套教育名著并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当我们认真看完一本书后,一定会被书中的观念所影响,会对事物有新的感悟和看法。10月20日下午,幼儿保育组的教师们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王楠老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尝试失败,不要放弃,便能不断的超越自我。停止尝试才是失败,作为教师也要记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身也会遇到困难,要尝试各种方法教育孩子,教会学生只要尝试,就不算失败,比教给他们单纯的知识重要的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表情,了解孩子,并在她们最需要的地方帮助他们;眼光放长远,引导孩子。不要把孩子局限在自己的框架内,应该尽可能的去选择符合孩子们终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金玲玲老师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感受非常深刻,由浅入深的分析了教育管理、班级管理及教学管理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成功也可以有捷径。同时又提到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开放式大脑”和“防御式大脑”结合起来,没有害怕的教育,也就是低阶道德水准对应的是防御式大脑,高阶道德水准对应开放式大脑,很多理论的内核是一致的,只不过描述方式不一样,以及侧重点不一样。最后金玲玲老师说:“耐心,不急躁,通情达理的教育是走向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
李超老师认为雷夫老师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一系列的奇迹,这和他的教师职业素养是分不开的,他拥有爱心,拥有智慧,并且能够做到长期的坚持不懈,对自己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通过雷夫老师这些优良的教育品质剖析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要执着、真心的投入;要做好规划,组织好教学活动;要以坚持和恒心面对自己的教育事业。
吴杨老师从以往的教学中总结出“教师的威严”并不是让学生害怕自己,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并不会达到教育效果,真正的“威严”是教师由内而外的,学生对教师印象一定是始于才华,忠于人品,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摒弃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付出关怀与真爱,用坚持、热情去引导孩子。
赵明老师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背景出发,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是一次次自我发现之旅。在教学中,让信任取代恐惧,以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教育学生,给学生可靠的肩膀,赵明老师随即用寓言故事《狼来了》阐释了信任的重要性,用教学案例“给孩子空头支票”解释了说而不做所带来的教学影响。最后总结到,好的教育是自己要做到,要勤奋谦虚,我们的教育事业并非谋生的手段,要切实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刘今朝老师是一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教育工作者,她表示想让学生学习,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兴趣是孩子最大的老师。还提到了“榜样”的作用,作为幼儿保育专业教师,面对的是思想、观念正在形成的职教学生,而学生将来要面对的群体是幼儿,教育就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里。她表示,抛开个人利益,用心去做,就会创造奇迹。
段伟娜老师感受深刻的说:“用心做一位好老师,是需要付出数不清的艰辛和努力的”,雷夫老师也是一位平凡的教师,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从此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教育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和摸索,她想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尽可能去学习一技之长,是教师的期盼,也是她的目标。
吕格格老师用心理学知识“道德发展理论”为基础做了分享,从理论到实践,最后回归到本身,透彻的分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要有良好的班风,班风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班级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准则,通过学生的自觉,慢慢形成隐性的“约束”。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她把课堂上的阅读当做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从段到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要做反思型的教师,对自身能力进行修整,不断调整我们的状态和方法,做一名成长型的智慧型教师。
王丽娜老师、宋佳老师和邱菊茹老师也纷纷发言,王丽娜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认为作为一名培养未来工匠的职业院校教师更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我们拥有追求快乐的机会,但快乐不会从天而降,更要让孩子们知道成功无捷径。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宋佳老师说教育无小事,但教育也无大事,教育藏在每日的琐碎里,往往是被我们忽略了的已经发生的小事,小事不作为就会变成大事。在书中,她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做法,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稚气未脱,涉世不深,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开导,所以教师要真情实感的深入到学生中去。
邱菊茹老师认为无私的奉献和超乎寻常的耐心是教师的优良品质,不给孩子贴标签,在他们身上找到良好的行为准则并加以引导,孩子们就会变得谦逊有礼而且诚实善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雷夫老师倾注了热血、爱心而得,是雷夫老师日积月累的奉献而得。邱老师表示,要像雷夫老师一样为孩子打造一座多次暴风雨的天堂,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教育事业而奋斗。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系列书籍我认为,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一个自己培养自己的过程,我们教学生,不是为了要分数,而是她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忱,是能感受到到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无尽魅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源于书籍,源于生活,而我们所在的小小教室是无限的,不止教知识,教技能,更是教喜爱,教思考,教探索,教珍惜,教责任,教报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用力做只能合格,专心做才能优秀。”假如我们像雷夫老师那样用力、专心地为教育事业,我们同样有理由能够打造出一间与众不同的教室,创造出卓越的成绩。
活动最后,我校刘校长谈了为什么选择这套书给老师们阅读的初衷,刘校长与教师们谈到:读书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但大家坐在一起分享出来,就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教师们在分享过程中,都提到了‘爱’,但爱的本质是‘陪伴’是‘了解’,在以往及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教师要有“适时的威严”,这种威严,要基于尊重与公平。除此之外,要所学有所用,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即要向实践学习,要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曾说过:“人之学问,非仅读书,尤宜阅世。盖读书者,阅古人之世;阅世者,即读今人之书,事本相需,不可废一。”教师是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团体,要深入教室,深入学生,从中汲取能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博览群书、读自然万物、感社会人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在教育领域创造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