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踏歌行,共谱教研新美篇-记化学教研室第13周公开课交流活动

苏简
创建于2023-11-23
阅读 811
更新提醒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场寻找真知的修行。

每一次研讨都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

来一场有温度的对话赴一程有智慧的研途。

2023年11月23日周四上午第一节课,高二化学组程倩楠老师在高二二班教室给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电离能》。

高中化学组全体教师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这节课设计的问题巧妙且具有思维含量,问题之间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从多因素分析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第二节课的时候,全体化学组老师移步办公室进行交流。

第一个环节:程倩楠老师首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依据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引出电离能概念。从原子半径、核电荷数、电子排布角度出发强调多因素影响结果时的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和讨论问题,研究电离能变化的规律和特性。

第二个环节老师们针对这节课进行交流与分享个人的思考与见解。

化学组教研组长王素兰老师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本节课的核心要点是学生能清楚辨析电离能的含义,并用其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程倩楠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电离能的概念,每一次在分析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时都向学生追问其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去分析第一电离能变化中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原因,从这些上课的细节就能体现出程倩楠老师备课时对教材的研究非常深入。同时王素兰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我们可以多注重学生的输出,可适当增加讨论环节,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困惑点,有针对性的解决。

高二备课组长林丽萍老师评价本节课的内容是:1.注重电离能概念的解读,强调研究对象是气态基态原子,注重教材,一直引领学生读课本。 2.深入分析影响第一电离能的因素,并举相应的具体例子进行讲解,从根本上解释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详尽,明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特点。3.注重高考,紧靠高考方向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精准高效。

程倩楠老师整节课的设计环环紧扣,内容讲解细致,这是一堂实用且有效的公开课,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去学去用化学术语表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离能的知识点,教学目标非常的明确,整个课程中难点突出,而且切合学生的实际,课堂氛围积极活跃。课堂体现学生主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学习氛围活跃,探索意识高。

高三备课组长林雄能老师对本节课的点评是:程老师讲授了电离能的教学内容,为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教学设计内容思维设计比较合理,内容环环相扣,巧妙的设问,引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冲突,引发思考,获得新知。

高一备课组长王春秋老师对本节课的点评是:程老师比较重视课本,引发学生阅读课本,解读课本内容,充分挖掘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数据处理的能力,总结规律。课堂氛围较好,师生互动到位,加强生生互动环节。

初三备课组长曾紫熙老师对本节课的评价是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紧扣高考考点。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得也很到位。

许月梅老师对本节课从两个角度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1.如何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尽可能设计学习活动,反馈和巩固学生对新知的吸收。2.台上台下督促检查学生学习困难如何有效的解决。

黄忠玉老师也分享了她的听课感受。本节课课堂问题设计思维层层递进,引发师生深思并探讨。课堂师生活动频繁,不断追根溯源,探究本质。课堂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能够充分诊断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对比收获。

            撰稿人:王素兰

            审稿人:王春秋

阅读 8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