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至,万物虽寒,却温暖可期。12月27日下午,历时半天的“襄城区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课例展示及培训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由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办,襄阳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承办,来自襄阳市第七中学的刘润芝老师和来自襄阳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胡桥通老师为全区初中数学教师奉献了两节精彩纷呈的项目式学习展示课。
2022年版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提到:初中阶段的综合与实践领域,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思考与表达、解决与阐释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科学、技术、经济、金融、地理、艺术等学科领域的融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提高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次活动正是以项目式学习为主题,通过让学生研究现实世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此得到有价值和有吸引力的课题,并借由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达成学习知识的目的,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由此探索出一条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切实推进我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少艳老师主持
精彩课堂
在观课环节,来自襄阳市第七中学的刘润芝老师和来自襄阳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胡桥通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项目式学习 玩转风筝》和《项目式学习 制作盒装饼干》两节项目式学习展示课。两个项目式学习虽内容不同,各子项目的关系也存在着并行和串联的明显差异,但它们都展现出了项目式学习的一般范式,极具学习价值和参考意义。
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而放风筝则是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之一,悠悠飞扬于天际的纸鸢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刘润芝老师则抓住了这一契机,开展了此次以制作风筝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领略到了有关风筝的诗词之韵、文学之美,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图样饱含深意、寓意深远,更是从中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筝形等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证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个展示过程中,刘润芝老师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他们不单纯是学习者,同时还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提问者、思考者和解决者;相比之下,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说书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从“教”转变为“导”,即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贯穿项目教学法的各个阶段,保证学生在制定计划和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既能不偏离主题,又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适当拓展延伸。
而胡桥通老师之所以会组织《制作盒装饼干》的项目式学习,则源于他发现学生打算在元旦给家人送礼物的生活细节。于是他基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几何图初步《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一课,组织了以《制作礼品包装盒》的项目式学习,并在学生的建议下最终确定为《项目式学习 制作盒装饼干》。
在整个展示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汇报不仅展现了规划和制作黄油切片饼干、设计和加工配套包装盒、分析配料表和营养成分、核算成本以及指定定价的全过程,同时还巧妙地将数与代数中的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与几何中的展开图、多视角视图,概率与统计中的数字观念融入其中,呈现出了项目式学习的广泛性和多元化。
特别是学生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失误”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延伸出的两个小专题——项目1中有关圆柱与平面相交时切面形状的问题,以及项目2中包装纸盒形制相对固定原因探究的问题,配合着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在场的老师眼前一亮。
专家点评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来自湖北文理学院数统学院的余晓娟老师和襄阳市教科院的初中数学教研员胡华老师,分别就自己的听课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点评,使得听课教师对于以上两节项目式学习展示课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湖北文理学院数统学院的余晓娟老师认为两节课对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要素、流程、目标、关键点等把握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践行新课标理念,同时关注了任务推进(明线)和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发展(暗线)。其中学生的表现更是让她有种“热泪盈眶”之感,他们不仅能关注情境,聚焦问题解决;还能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又对数学有所侧重;更能注重情感价值观、家国情怀、传统文化、学习品质、合作精神等内容的渗透。
襄阳市教科院的初中数学教研员胡华老师则认为这两个项目式学习都具备两点优势,一是两个项目式学习都呈现了较为完整的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无论是《玩转风筝》中导引课、初探课、再探课、展示课的结构;还是《制作盒装饼干》开题课、实践课、展示课,皆完整地呈现出了整个活动过程。二是两节项目式学习准备充分。材料选择、小组分工及制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准备得十分充分。
同时,胡华老师也对项目式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的过程应该进一步体现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六性”:真实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反思性。即活动要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形式呈现,教师需要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串,来推进整个任务的进行。
专题讲座
在专题讲座环节,来自襄阳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郑为理老师,结合《项目式学习 制作盒装饼干》一课的课程,以《浅谈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变革》为题,介绍了项目式学习的选题策略、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流程以及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的教师定位,结合此前的展示活动,使参会老师受益良多。
在选题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和新课标,形成项目式学习方案。无论是课本、教参,还是新课标,都蕴含着大量的教学资源,从教材的“课题学习”“数学活动”“实践探究”以及新课标的“附录1 课程内容中的实例”去寻找项目式学习的课题,属于比较常见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生活中的情景为背景,形成项目式学习方案。生活中有很多现实情景都蕴含着数学原理,这需要教师和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则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基于真实情境,提出关键问题;二是确定研究问题,设计实施方案;三是解决研究问题,准备成果发布;四是展示与点评,答辩与评价。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让教师从台前转向幕后,学生成为项目活动的主导者,这对教师肯定是一种不小的冲击。这同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是经验教学或者书本教学;其次,教师需要开阔教学视野,构建学科融合意识,不能总拘泥于本学科的内容;再次,教师需要具有建构课程的能力,因为项目式学习不是一节课的知识讲解,也不是一节课的能力培养,它是在一段时间里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的站位要高要长远;最后,教师需要具有沟通能力,否则就不能真正看到学生需要什么,学生自然也不会投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活动最后,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少艳老师进行了小结。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通过观摩这两节项目式学习成果的展示课,不难发现项目式学习是对以往教学形式的一种变革,它打破了传统固化的学习模式,冲破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藩篱,设计形成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主题,继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形成和发展应用意识、模型观念等;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感悟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张少艳老师也对在场的教师提出了要求。作为师者,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常对自己提问。而在教学中如何实现2022版新课标提出的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育人目标?如何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科素养的融合?在教学中如何抓住数学本质,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数学内容的系统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拥有学习能力,逐步形成数学的思考方式和习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让数学学习过程更具有生长性?怎样用恰当的方式与适合的路径去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爱学、善学、会学,拥有学习力,为将来高质量地工作和生活“留住根,打好桩”? 这些都是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厘清楚了,教师们的教学才能有质的飞越。
此次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主办单位的付出和承办单位的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虽然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之路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但我们永远相信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在脚下、在远方。前路漫漫亦灿灿,从教研出发,寻找思想的碰撞;在课堂探索,收获教学的成长。如何有效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这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让我们一同去积极探寻、破解这个教学中的疑难课题,做出实践的应答。项目化路上,这里风景独美!
文、图:郑为理
审核:杜本勇
审定:杨治强